> 详细内容

半壶古水浸成长

品读《草房子》有感

来源:作者:发布时间:2020年04月27日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2020年世界读书日粤港澳创作比赛优秀作文选


半壶古水浸成长

——品读《草房子》有感

  初二26班  危文浩

 指导老师:刘湘兰


有什么样的成长,携氤氲童稚,浸郁郁古典。

曹先生儿童文学作品繁多。《山羊不吃天堂草》讴歌生命,《青铜葵花》奏鸣生活,《根鸟》体验人性。然,《草房子》则孕育着浓郁古典韵味,值以细细斟酌。

小说以三年天灾的苏北为背景,借助成长中的少年——桑桑 的目光,透视成长。

幼年相遇陆鹤,邂逅纸月。桑桑救济纸月生活,纸月反馈桑桑心田。少男少女纯真含蓄的友谊彰显得当。感概于桑桑,亦动情于纸月。纸月自幼遭欺,苦涩的成长体现的是曹先生蕴藏的悲悯气息,片片忧伤堆叠起的是淳淳情动。

白雀和蒋一轮的恋情。宛若月夜下悠扬笛声,朦朦胧胧,断断续续,婉而凄凉,蒙上了层古典面纱。桑桑的成长在二人交往中产生,儿童的好奇彰显无遗。求知欲与好奇心同步驱使下,桑桑对于眼前懵懵懂懂的事物,不断摸索,感悟成人世界,也就顺之。

而文末病重桑桑与妹妹的对话,简而触动人心。

“妈妈为什么总哭? ” “因为哥哥要到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去。”

“你一个人去吗? ” “对。”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“我和你一起去,你带我吗?” “那个地方,只有我能去。”

“那我能去看你吗?” “不能。”

没有成人歇斯揭底的嘶吼,然平静得令人扼腕怜悯。无杂余刻画,却促我潸然泪下。

看似柔弱的少年桑桑,坦然接受自然的洗礼。对于桑桑生命的感动源于他对世界的热爱迷茫与未知感。古典意蕴浸透田园,桑桑所赐予读者的,乃其默然古朴的成长。古典浸透成长,亦洗涤灵魂。

此亦如我们升临初中的成长,接连挫败,却又依着何处源生的倔强,支配神经,托起躯体。即使我等皆不知晓,终点是否存在着光芒,尽头是否有所依托……我们或出身平凡,或心智疲乏,或身寒体虚。但此便为成长,相似的成长经历,或成为我感于桑桑的原因吧。

一滴纯泪坠落,这是每塑形象汇聚成的古典洪流,生活、朴实、平凡、倔强,在文字里缓缓流淌。无限感概停滞脑海,也许这,便是此书定位为儿童文学的出发点吧。

浸透古典,刺破忧愁,倔然爬起,亦为成长。

付出与收获或许不是等偿,但永远成正比。文学小社依然在努力,依然会走下去,依然会一同感受夏日的热情,秋日的丰歌,冬日的凄清,再度迎来一个又一个温暖的春天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[打印文章] [收藏本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