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普 | 熊泽民教练谈机器人竞赛
4月17日,由市科协、市教体局主办,中山科学馆、中山市菊城小学承办,小榄镇科协、小榄镇教体局协办的第十八届中山市青少年机器人实体赛落幕。来自全市77间学校、223支队伍、近600名师生齐聚一堂,通过竞技与交流碰撞出科技火花。
纪中三鑫双语学校小学部在"中山市第十八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”中技压群雄,获得佳绩:
在轮式轨迹技能赛中
六(8)班黄靖翔、六(6)班罗家宏获冠军;
四(3)班陈昕琦、一(1)班熊楚凌飞获亚军;
熊泽民获“优秀教练员”称号;
我校获优秀组织奖。
本届实体赛共设6个子项目,均是以小学、初中和高中三个组别进行对抗。中山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创办于2003年,是中山市科协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开展的一项将知识积累、技能培养、探究性学习融为一体的普及性科技教育活动。从2018年起,中山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含实体赛和虚拟赛两大项目。旨吸引更多机器人爱好者参与竞技,培养青少年自主创新、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。
(以上部分资料来源于“中山掌上科技馆”)
● 科 普 ●
熊泽民教练谈机器人竞赛
在科技中心副主任熊泽民教练看来,中国教育一直在提素质教育,但是素质教育一定要有载体,而机器人比赛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之一,它能够很好的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。(以下内容由熊泽民教练提供)
我先来介绍一下机器人比赛的流程:
首先,省教育厅或省科技协会发放本年度的各项比赛规则,这相当于文化课考试的大纲,参赛选手需要先熟悉这近万字的比赛规则,然后在教练的指导下搭建好场地,进行训练,训练主要涉及到机器人的组装,机器人的编程,搭建策略物,不同路线的行进方案,遇到问题如何处理,两个搭档之间的配合,什么情况下需要有选择的放弃等等。
比赛当天,各参赛队接受检录进入比赛场地,所携带的器材必须全是散件,两小时拼装机器人。然后,现场随机抽取地图及任务,再两小时的编程调试,最后进行比赛。
本次我们学校参加的是轮式轨迹技能项目,最难的地方是机器人由几百个零件组成,要求你在短时间内拼装机器人和搭建策略物。
比赛时的任务是随机抽取和摆放,与平时训练是完全不一样的,而四十余支队伍同一场地调试机器人又让现场情况复杂了很多倍,短时间内改造机器人,制定策略,根据策略编程,场地调试,只要有一项做不好,就拿不了高分,甚至还会出现零分。
所以,每次机器人比赛都会出现较多意外,本次也不例外。今年比赛有一支“历届强队”,比赛的时候机器人完全不听指挥,而且一直没有找出原因,后来比赛完才在教练帮助下找出原因,原来是组装机器人时太紧张把两根信号线插反了。这就是机器人比赛常见的“一着不慎全盘皆输”。
另外,今年机器人比赛抽的有一个任务就异常的难,非常的考验学生。打个比喻就是悬崖上去采鲜花,不少的学生为了拿下这一个任务,“摔”得粉身碎骨,也有学生看到情况不妙,就调整策略,弃车保帅,最后反而拿下了不少分数。
那么我们学校的参赛队,从场地任务一公布,就马上意识到了这个任务的危险性,直接就开始改动整个机器人,让机器人变得更狭窄,这样就可以很稳妥的采下悬崖上的花。改了之后也有缺点,就是机器人必须速度调慢才能稳定,不过,这个缺点我们队员提前就考虑到了。速度慢了后,拿不了比赛的时间分,但是因为大家都未能全部完成任务,都得不到时间分,所以这不算绝对劣势,而我们的任务分却能拿最高,所以最后的总分还是第一。
所以,机器人比赛不仅考的是选手的动手能力,编程能力,还要考验心理素质、临场反应、创新能力、团队合作,大局观等等一系列的能力。
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,所有的成绩都来之不易,三鑫小队员们两个月午休时间都在训练,但从没有一个人说过一句苦和累。
在熊教练看来,获奖只是孩子们的一部分的收获,更大的收获是孩子们吃苦耐劳精神的传承,认真专致习惯的养成,以及队友之间从相互腻烦到配合默契无比珍贵的过程。